事件报道时间5月6日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法院宣判的一起团伙制售黄色手办案引发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在这起案件里,从手办工厂的老板到普通文员,一共 12 名被告人被判定犯制作(贩卖)淫秽物品牟利罪,刑期跨度从四年九个月到判一缓一不等。据说这可能还是黄色手办被判淫秽物品犯罪的第一案呢,真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咱们先来详细看看这案子的情况。警方在 2023 年 12 月 7 日,在广东省东莞市被告人许某的两处仓库内,查扣了 3 万多件手办,这些手办后来都被鉴定为淫秽物品。而案涉的网店,从 2022 年开始,就销售了这种被鉴定为淫秽物品的手办 2 万多件,销售金额达到了 200 多万元。在江苏省徐州市孟某租用的仓库里,也查获了 3700 多件待销售的案涉手办,同样都被鉴定为淫秽物品。这规模可真不小,也难怪司法机关会如此重视。
大家可能会好奇,到底什么样的手办会被定义为淫秽物品呢?手办这类属于二次元的东西,为啥就被定义淫秽物品呢?
这起案件里,有一款争议比较大的手办,它的造型是一个女性跪在地上,上身和穿着可脱卸式内衣裤,背后还有一对翅膀;胸部和关节部位有色素沉淀,不过没特地制作,简化成了一条线。法院认定它为淫秽物品,依据的是公安机关的鉴定结论,以及两名购买手办时未满 18 岁的证人对它的处置方式。这两名证人买了手办后,都觉得有色情内容,一个怕父母看到不好,用带颜色的胶带挡住手办的胸部和;另一个觉得放在学校寝室和家里都不合适,就一直把手办放在房间床底下。从他们的行为就能看出来,这手办的隐晦性很明显。
在司法实践中,一般来说,认定涉案手办为淫秽物品有这么几个关键参考点:首先看是否性器官,要是衣物是可脱卸的,那就更得注意了;其次,看商家有没有对外宣传 “可脱、软体、仿真” 这些敏感词,关键部位有没有打码;然后有没有特意突出性器官;最后还要看有没有许可证、版权证等行政许可。要是手办符合这些特征中的好几个,那很可能就会被认定为淫秽物品。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会有疑问,手办和咱们平常说的充气娃娃啥的,不都是有点成人向的东西吗?为啥充气娃娃大家好像没那么大惊小怪,手办就不行呢?这里面其实有个很重要的区别,那就是受众群体。
充气娃娃主要面向的是成年人,购买者对这类物品的性质和影响有比较清晰的认知。但手办不一样,它在动漫爱好者群体里很受欢迎,而这个群体里有不少未成年人,甚至是儿童。现在很多孩子从小就接触动漫文化,对手办充满好奇和喜爱。这些打着二次元旗号的涉黄手办,很容易就流入到他们手中,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
心理学研究表明,青春期的孩子性意识开始萌芽,但他们缺乏判断力。长期接触这种软色情内容,很容易导致性认知扭曲,甚至可能诱发性犯罪。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孩子正处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心理和价值观都还没定型,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就像咱们都知道,不能给孩子看暴力、血腥、色情的影视作品,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分辨和消化这些负面信息。涉黄手办也是同样的道理,它对孩子的危害,可能在短期内看不出来,但日积月累,就会在孩子的心里种下不良的种子。
从这起案件背后,咱们还能看到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一方面,这反映出手办这个新兴行业监管还存在很大的漏洞。手办行业发展得很快,特别是随着二次元文化的盛行,市场对手办的需求越来越大。但在这个过程中,相关的行政监管和行业标准却没有及时跟上。很多商家看到了商机,就开始钻空子,生产销售这些打擦边球甚至直接涉黄的手办。
另一方面,这也警示了文化创意产业,不管是什么形式的创作,都不能突破公序良俗的底线。不能打着艺术创作、亚文化、二次元的名号,去做一些违背道德和法律的事情。艺术创作确实需要创新和突破,但这必须建立在合法合规、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基础上。
这起案件的判决,其实也是在向社会传递一个很明确的信号。司法机关对这种规模化的淫秽物品产业链是零容忍的,对主犯从严惩处,对从犯根据其在犯罪中的作用和地位适当从轻处罚,采用 “分层追责” 的模式,既彰显了法律的威严,又体现了司法的公正。
这也是在提醒我们,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不能让这些不良文化产品侵蚀孩子们的成长环境。咱们每个人,不管是家长、老师,还是文化产业从业者、监管部门,都应该行动起来,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茁壮成长,咱们的社会也才能更加和谐、文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